EN
李会超

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空间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培养单位为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日冕行星际数值建模预报和大尺度结构演化研究。 兼职负责校区在海南的本科招生宣传工作。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解放军报》、中国科普博览等媒体专栏作者。
查看详细 >
黄延实

200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09年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高层大气的观测、研究与数值模拟。多个国际学术杂志审稿人,如地球物理研究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空间天气和空间气候杂志(Journal of Space Weather and Space Climate),大气和日地物理学杂志(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曾多次访问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HAO/NCAR)合作科研项目。曾多次担任美国地球物理学年会(AGU),美国CEDAR研讨会,日本地球惑星科学连合学会(JpGU)会议召集人与会议主持。美国物理学会 (APS),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AGU),欧洲地球物理学会 (EGU)会员。多次参与由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AFOSR)颁发的基金项目。获得了国自然科学基金(NSFC)项目资助。深圳市法布里珀罗干涉仪(FPI)建设项目负责人。
查看详细 >
王国强

王国强,副教授。201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空间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在读博期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奖学金。于2016年在奥地利空间研究所进行为期1年的学术交流访问。2017年4月加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 长期从事磁层物理、星载磁测技术和基于磁场的室内定位技术研发。在磁层物理研究方面,主要研究地球磁尾动力学、超低频波动、电流片拍动和磁洞/磁柱等物理现象。在星载磁测技术研发方面,研发出的星载磁强计新一代在轨标定技术,已为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器提供技术服务。在室内定位技术研发方面,主要开展基于磁信标的定位技术研发。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专项项目各1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提升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查看详细 >
王翼

王翼,副教授,主要从事磁场重联以及太阳风湍流能量耗散等基本物理过程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等高影响力杂志上。受Springer出版社邀请,出版了题为 《Magnetic Cloud Boundary Layers and Magnetic Reconnection》的英文学术专著。曾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Springer Theses Award 等奖励,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持并以骨干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以及重大项目等项目。
查看详细 >
吴明雨

吴明雨,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7月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专业为空间物理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等离子体波动,粒子加热加速,磁重联以及磁屏蔽。目前,在空间物理专业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空间物理专业国际顶级刊物J. Geophyics.Res.上。 主持着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参与澳门科学卫星一号标量磁强计的研制。
查看详细 >
孔庆磊

孔庆磊2018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先后工作于Astar I2R, 腾讯安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至今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JCR 1区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收录的学术论文10篇。在专利方面,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布5项,专利内容包括公有云系统中的密钥管理策略、区块链隐私保护和联邦学习安全等。在项目方面,主持一项博士后基金。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南洋理工大学恩智浦半导体智能车联网项目中,设计了多种安全传输协议并对车联网中的公钥基础设施进行了开发。
查看详细 >

共8条  1/2 
首页上页